关于我

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,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。[不互fo不是你不好,是我毛病多。如果你有那么一点儿喜欢我,那我一定就是很喜欢你。我读书多,不会骗你的~一人一个么么哒~啾啾啾>3<] weibo:阿钰才不是温室的花

 
 

你相信么?这世上只有两种颜色。


一列快车、一节车厢、一位死者、一名侦探、一群旅客,一起事件使他们看起来各自独立却又紧密相连。

越来越清晰言情小说与悬疑小说的最大不同,言情小说告诉你:一切都是偶然,一切都是缘分,是命运使我们相遇。悬疑小说告诉你:巧合这种事情,不存在的。

波洛先生作为一位声名远扬的名侦探,一贯的主张是:不论人们说了什么,要么是对的要么是错的,没有灰色地带。

即使在得知死者真实的身份是绑架杀人犯后,他也坚守着自己的原则,势必要寻找到谋杀死者的凶手,他认为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一些人渣,但我们不能杀了他们,这是我们区别于禽兽的地方。只要是犯罪,无论有什么样的理由,都不可能名正言顺。

一盒太平苏打饼干的热量是486大卡,一袋伊利纯牛奶的热量是68大卡,那人心呢,人心也可以明码标记么?小孩子才分对错,成年人只分利弊,波洛先生办案时说的最多的是:那么这件事受益最大的人是谁呢?追寻这条线索,他确实成功破获了许多疑案,一个人一旦杀了人,灵魂就不再完整,就好像脏了的头发容易变得更脏。

车厢中的12个人因为阿姆斯特朗一家的惨剧,或为了赎罪或为了复仇,卧薪尝胆多年,计划了这次谋杀,一齐对绑架杀人犯作出“审判”,而波洛先生又对这12个人的行径作出“审判”,波洛先生站在长桌前,注视着12个随着小黛西的死而将良知一同埋葬的人,悲伤又带着愤怒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散开来,整个画面宛若达芬奇的名画《最后的晚餐》,人生之中第一次,波洛先生开始怀疑,或许这世界真的存在灰色地带。

平衡,这个词的意思是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。影片中波洛先生一直在寻找一种平衡感,比如早餐一定要寻找两枚大小完全相当的鸡蛋,又比如右脚不小心踩到粪便后,左脚也要踩一脚,心里才会平衡。这大概是非黑即白的世界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吧。整部影片,波洛先生只在最后的结案陈词中放弃了这种平衡感,他终于觉得自己可以回复阿姆斯特朗上校那封无法收到的信件了,在这辆东方快车上,波洛先生见识了人性的破碎,也接受了这世界的不平衡感。他说,车上没有罪犯,只有需要重生的人。

而后他离开列车,对前来送信的士兵说,波洛先生去休假了,不接受案件,但在听说是尼罗河上的谋杀案后,抬头对士兵说:把你的领带系正。当波洛先生又开始追求平衡感,他再次恢复了侦探的身份。那么,刚才作出两个案件结论供大家选择的人又是谁呢?是普通人赫丘里·波洛。

导演可以把书籍的读后感当作电影拍出来,作曲家可以把书籍的读后感写进乐谱里。那我呢?在键盘上敲击下的这些文字,到底还是过于浅薄了,只能说,还好我没有选择法律,我不会是个好律师的。

电影相较原著而言改编了很多,肯尼思·布拉纳塑造的是一个更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类,而阿加莎·克里斯蒂塑造的是一个更有血有肉的真实世界。关于这部电影我只能说它是一个99分的读后感,这个高分得益于肯叔打动人心的审判戏和优秀的导演才能;至于100分果真还是要给阿婆的原作《东方快车谋杀案》,真的是太好看了,没有任何的遮掩,书名就已经告诉你这是一起谋杀案,从作案手法到人物证词全部都交代给你,带着你一起审问,带着你一起揭开谜团,给你做最终选择的机会… …而你呢,同书中的人物一起,接受着内心的拷问。

影视作品也好,文学作品也好,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在分析,在讲述这个法律、正义与人性的灰色地带,但是到头来谁也没有真的弄明白,谁也没有真的说清楚,谁也没有真的下定论,是啊,本来就是啊,人性嘛,凡是有关于人性的东西,作为人,怎么有资格去评价,任何事情是只有跳脱出它本身,才可以做判断的。

你呢?你相信么?这世上只有两种颜色:黑色和白色。

 


评论(4)
热度(120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一杯凉白开。 | Powered by LOFTER